企业新闻
常见问题

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资讯动态

资讯动态

气运回归!江西找回场子了!

来源:火狐游戏平台    发布时间:2025-04-03 01:00:05

  2023年一季度、上半年、前三季度和全年,江西的GDP增速在31省市自治区当中,长期处于尾部。全年增速4.1%,与河南、广西并列位居倒数第三。

  但这种现象从2024年一季度开始,就发生了变化。去年一季度江西GDP增速4%,增速位居31个省市自治区第26位,去年上半年增长4.5%,增速位居第23位,前三季度增速4.7%,增速位居第19位。

  可以看到,虽然增速整体比全国平均值低,但增速在逐渐加快,也摆脱了底部的位次。

  2023年,南昌仅公布了前三季度的GDP与增速,一季度、上半年和全年均未公布。

  2023前三季度,南昌GDP为5298.68亿元,实际增长2.7%,增速在36个主要城市(直辖市、省会与首府城市、副省级城市)中位列倒数第一。

  2024年一季度,南昌GDP增速2.2%,增速在36个主要城市中位居倒数第三。

  2024上半年,南昌GDP增速冲上了4.2%,增速在36个主要城市中位居第27位。

  2024年前三季度,南昌GDP增速进一步增长至4.6%,增速与银川并列第23位。

  总结一句话,江西与南昌,虽然目前的增速仍跑输了全国大盘,但相比于2023年,有了明显改善。

  江西和南昌的起势,得益于三个因素:有色金属价格持续上涨、痛定思痛下的主动求变、气运回归。

  江西是我国有色金属产业大省,拥有丰富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,铜、钨、铀、钽、重稀土、金、银被称为“七朵金花”。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,我省培育了江铜集团、江钨集团、中国稀土集团等一批有突出贡献的公司,打造了鹰潭“世界铜都”、赣州“中国稀金谷”等一批产业集聚区品牌,建立了全国领先的铜、钨和稀土等具有特色优势的有色金属产业体系。2023年,我省有色金属产业拥有规上企业873家,实现营业收入7722.1亿元,增长12.7%;产业规模约占全国1/10,在国内乃至国际上具备极其重大影响力。

  公开资料显示,江西已查明资源量的矿就有153种,有80种保有资源量排全国前十。

  今年以来,国际原油、有色金属价格整体呈上涨态势,带动相关行业价格持续上涨。其中,精炼石油产品制造价格同比自2月份起转涨,上半年平均上涨3.5%。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环比连续4个月上涨,同比自4月份转涨后,涨幅逐月扩大至6月份的12.9%,上半年平均上涨3.3%,涨幅比一季度扩大5.8个百分点。

  在分析区域经济与产业的问题上,我强调过很多次,一个区域与城市所有问题的核心都是经济问题,经济问题的核心则是产业问题。

  面对2023年的增速低迷,江西痛定思痛, 对工业、产业进行反思。当年江西就发布了《江西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“1269”行动计划(2023-2026年)的通知》。

  所谓“1269”计划,其中“12”指的是电子信息、有色金属、装备制造、新能源、石化化工、建材、钢铁、航空、食品、纺织服装、医药、现代家具12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。

  “6”指的是,打造电子信息、铜基新材料、锂电和光伏新能源、钨和稀土金属新材料、航空、炼化一体化和化工新材料6个总实力和竞争力强的先进制造业集群。

 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,江西效仿青岛,采取了“链长制”,也即每一个产业安排一个负责人负责:

  省级层面由省政府省长担任总链长,省政府其他省级领导担任各重点产业链链长,探索推行“链长+”“链主+”工作模式。

  推行“链长+链主”工作模式,建立链长与链主常态化互动机制,支持链主企业未来的发展;链主企业带动产业链发展,联动链上企业及时向链长反映重大发展诉求。

  推行“链长+园区”工作模式,链长指导市、县、园区融入全省产业链布局,研究制定针对性政策措施,协调解决重大问题;市、县、园区集中资源力量推进本区域产业链项目建设、企业培育、招商引资、补链强链,打造产业集群。

  推行“链主+基金”工作模式,组建省产业链发展基金,开展基金大招商、招大商;探索建立“产业链+链主企业+产业基金”运作机制,鼓励链主企业强化资本带动,引领产业链提能升级。

  推行“链主+平台”工作模式,支持链主企业联动链上企业完善技术、服务等平台体系,推动各类产业链创新机构和平台市场化运营,着力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创新链。

  同时,资金集中投向工业。上半年,江西省固定投资中,第二产业(广义工业)投资提高了12%,其中工业投资提高了11.5%。

  带来的效果便是,上半年,工业公司景气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为124.4和125.5,处于较为景气区间。民间投资提高2.6%,比一季度加快8.7个百分点,自5月份由负转正以来,已连续两个月实现正增长。

  同时,从全省范围来看,江西下辖的11个城市,有6个城市(超一半)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超过两位数增长。

  去年前三季度,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登上两位数的城市依旧是这六个,而且九江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由负转正。

  尝到甜头的江西,2025年1月7日又发布了新的产业布局规划《江西省未来产业培育发展行动方案(2024-2026年)》。

  制图:城市财经;资料来源:《江西省未来产业培育发展行动方案(2024-2026年)》

  产业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性无以复加。国家、区域、城市兴盛,必然是产业的兴盛,比如深圳、苏州、东莞、佛山、无锡等城市。

  它们的衰弱,必然也是产业衰弱引发的。比如美国的底特律,英国的利物浦、中国的玉门与鹤岗等等城市。

  至于人口的流向,则是产业作用的果。产业是经济与人口的基石,没有产业,经济发展无从发力,没办法提供就业,也就没办法吸引人口。

  江西一直都是劳动力输出大省,最近几年人口流失速度在加快。2023年,江西非流动人口减少了12.97万人。

  出生人口不断减少之下,江西省统计局数据显示,幼儿园在园人数于2020年见顶,当年为170万人,去年降至132.4万人。

  江西统计局披露的小学生数据分析来看,无论是招生人数,还是在校生人数,这几年一直都在减少。

  此外,江西省的初中在校生2021年也开始减少。2020年江西省初中在校生220.4万人,2021年减少至216.4万人,2022年减少至208.4万人,2023年减少至208.1万人。

  这都是人口流出带来的直接结果,想要扭转人口局面,想要改变经济走势,只有强化产业一条路。

  这是江西这两年不断发力制造业,并采取链长制,最近又目标明确布局未来产业的根本逻辑。

  除了以上两点外,江西气运正在回归,也是江西GDP增速能够稳步回升的关键。

  古代中国,江西是当之无愧的水陆交通枢纽。唐朝开元年间,宰相张九龄开凿大庾岭,使得中国又获得了一条南北大通道,从广州出发,经珠江水系翻越大庾岭进入赣江,再顺江而下进入长江,最后对接京杭大运河。

  王千马所著《城市战争》一书中,这样写到,“江西自此成为两广对接北方的水路和陆路要津,此后一千多年,江西成为南中国最为繁荣的地带,与此同时,南昌、景德镇等城市开始扬名立万。”

  唐宋时期全国有名的书院江西就有两家, 鹅湖书院和白鹿洞书院。唐宋八大家就有三位是江西籍。据统计,明朝时期,江西一共诞生2700多位进士,占明朝进士总量的一成多,而状元的数量也高达17人,素有“朝士半江西”的说法。所以说,当时的江西文化程度绝对是名列前茅的。

  宋代江西繁荣兴盛,不仅粮食输出有“天下最”之誉,茶叶、采矿、冶金、陶瓷、纺织、造纸、商贸以及城市等无不兴旺发达。

  清朝末年,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国门,随之而来的是一批沿海城市开埠,从此两广与北方的货物贸易,再也用不着途经江西的内河漕运,而直接经海运互通。

  更为重要的是,在争夺粤汉铁路时,江西输给了湖南,从此两广的货物北上也无须经江西,而直接走湖南、湖北。

  在海运、铁路挤压之下,江西一下从水路交通枢纽沦为了线包围的“内陆腹地”。

  2013年,厦深铁路通车时,一张江西被周边省份高铁网包围的图片引来诸多关注,“环江西高铁圈”的说法不胫而走。

  不过,随着2014年沪昆高铁杭长段通车,江西拥有了第一条高铁,改变了江西无高铁的历史,也击穿了“环江西高铁圈”的头衔。

  更重要的是,从2014年开始,江西开启了奋起直追的心路历程,一步步让江西回归中国交通大动脉的重要枢纽地位。

  到2023年年末,随着 昌景黄高铁通车,江西成为了全国首个“市市通350公里时速高铁”的地区。

  此外,2024年6月份国家交通部发布了 一份重磅文件——《关于新时代加强沿海和内河港口航道规划建设的意见》。

  这句话在“十四五”交通规划中,也提到过,长江以南要规划三大运河:赣粤运河、湘桂运河、平陆运河。

  其中平陆运河已经开工,整个工程预估将投资727亿建设。多份重磅文件反复提及,相信不久的将来,赣粤运河、湘桂运河、浙赣运河也会从纸上走入现实。

  届时,赣粤运河、浙赣运河将联通京杭大运河与珠江,组成一条从北京到广州的世纪大运河通道。

  第二,将打通江西与珠三角、长三角的出海通道,江西省内货物,无论是通过上海宁波出海还是广深出海,都不必再辗转铁路、公路,从九江沿长江一路辗转。

  当今世界,承载流量的三大利器,一个是海港与内河港,一个是航空港,一个是陆路枢纽。全球的人、财、物、信息、技术等,都是通过以上三大利器实现流转。

  在“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”之下,未来我们一方面要逐步改革开放,另一方面则要形成内循环,加大对内的依赖。

  除此之外,这些拥有内陆高铁、内河港口以及航空枢纽的城市和地区,也迎来改变命运的契机。

  在高铁优势回归下,如果运河贯穿江西,江西近代以来因为交通边缘化而丢失的气运,将再次回归。

  交通C位回归之下,江西接下来要做的,就是努力学习安徽,学习安徽的借势能力和强省会发展模式。

  在前不久写合肥的文章中,我强调过, 江西与安徽过去二十年发展上的差异,很重要的一点,是安徽懂得借势,而江西错失了。

  2010年合肥、马鞍山加入长三角大家庭。2013年芜湖、滁州、淮南加入。2018年,铜陵、安庆、池州、宣城加入。2019年,蚌埠、黄山、六安、淮北、宿州、亳州、阜阳加入。

  至此,安徽全境顺利加入了长三角。并且,在中央发布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,正式官宣。

  此外,安徽还将自家的两个城市芜湖与宣城,加入了南京都市圈,借助南京的力量发展自家的城市。

  此外,安徽不断强化省会合肥的能力场,也是安徽能够在过去十年GDP排名上升三个位次并晋级前十的关键。

  江西周围都是厉害的角色,它的东北部与长三角毗邻,东边是海峡西岸城市群,南部是粤港澳,西边是长株潭,西北边武汉都市圈。

  这种局面下,利用不好,就会被虹吸,利用得好,就可以借势,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,就在于此。

  江西要善于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,探索与粤港澳大湾区、长三角地区和海峡西岸城市群的合作新模式,对接科学技术创新资源,形成交通互联、产业互补、要素互融、成果共享的协作关系。

  有人或许会说,如果这样,那江西不就散了吗?不是与做强省会的聚合能量相悖吗?

  其实不然,江西要做的是形散神不散,如同写散文一样。让靠近这些区域的城市,去主动融入,比如让赣州融入粤港澳,让景德镇、上饶、鹰潭去融入长三角,让抚州融入海峡西岸。

  唯有如此,才能借助别人的优势,帮助自身发展,才能比别人跑得快,才能带领江西出圈,否则即便进步,也永远只能跟在别人身后。

  这一点做不好,交通C位的加持,反倒会成为其他区域虹吸的便利通道,做得好,则成为江西与周边区域通力合作的通道。

  原创不易,辛苦动一动你的小指头,在文章右小角点个在看、点个赞。欢迎分享出去,让更多的人看到。

上一篇:意大利米兰野外led广告

下一篇:中文字幕第一页